惜福镇旧时定亲要送"四色礼"还要送女方40个大馒头

2014-06-12 09:40   来源: 半岛网-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

小字体大字体

  



  拥有五百多年历史的惜福镇村,经历了封建王朝,遭受过殖民统治,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用汗水和心血回馈着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地。2004年初,惜福镇社区居委会开始筹备《惜福镇村志》的编纂,用来记录和传承发生在这里的历史,经过全体群众的集思广益和编委会两年多的努力,村志终于在2006年10月问世 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让人们对这个古老的村庄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。

  惜福镇战斗加速青岛解放

  “因为地理位置特殊,惜福镇村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。而在解放战争时期 ,发生在这里的惜福镇战斗,更是对解放青岛有着深远的意义。”秦玺文说。

  1949年4月底,解放军第32军、华东军区警备四旅、五旅一个团和胶东军区警备团奉中央军委命令,在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的指挥下,发起了解放青岛的战役。

  5月26日12时,解放军攻克即墨城,突破了敌人在青岛外围的第一道防线。敌人大部兵力由即墨城撤到城阳区境内,妄图凭借驯虎山、铁骑山、丹山等险要地势建立青岛外围的第二道防线,进行顽强抵抗。

  惜福镇村西到驯虎山一带驻有敌人一个师的兵力。5月26日下午4时,解放军第32军十二团像尖刀一样从即墨直插惜福镇村,将驯虎山的守敌抛在右后方,对敌人构成了极大的威胁。根据当时情况,我军料到敌人为避免驯虎山的守敌被歼,必然会来增援。为此,解放军进村后,立即进行了战斗部署:一营驻守村西头,二营驻村中,三营驻村东,团指挥所居村后。战士们顾不上吃饭,立即构筑工事,做好了死守惜福镇,截断驯虎山守敌退路和打击青岛来援之敌的准备。

  5月27日拂晓,不出所料,青岛前来增援的敌军二五五师和二六六师一部,同时开始向十二团发起进攻。敌人先用一个营的兵力冲击,解放军战士坚守阵地,无数次击退敌人的进攻。激战到下午4时许,敌人气急败坏地纠集了一个团的兵力,向驻村中的二营四连阵地疯狂攻击。四连是丰台翻身农民组成的“丰台连”,面对几倍于我们的敌人,战士们同敌人展开了殊死肉搏,但终因寡不敌众,阵地失守,大部分战士牺牲。敌人占领四连阵地后,企图向纵深发展。十二团指挥部发出命令:要不惜一切代价,限二营15分钟内将四连阵地夺回。并命令一、三营以信号弹为号,集中全部火力支援,在坚守阵地的同时向敌人发起冲锋,又命令炮兵连6门迫击炮及20余门“六〇炮”猛烈向敌人轰击。解放军战士在重机枪的掩护下 ,尖刀一样插向敌军,敌军在我方阵地上还未立稳脚,便被打得晕头转向,狼狈溃逃,我军夺回了四连阵地。

  二营五连阵地上,战斗打得也十分残酷。六连阵地的战斗打得更为激烈,战斗中,正、副连长相隔不到5分钟相继牺牲。

  整个战斗从拂晓开始,持续到下午6点钟,经过多次鏖战,终于击退了前来增援的敌人,取得了战斗的胜利。惜福镇战斗是解放青岛 、粉碎国民党军队设在青岛市郊区防线的第一场战斗,这场战斗也加速了青岛的解放。在这场战斗中,解放军有250多名干部、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。

  150年历史的惜福镇大集

  每到阴历逢二、逢七来到惜福镇,都能碰上热闹的惜福镇大集,吃的穿的用的在这里应有尽有,不光是惜福镇社区的居民都来赶集,许多其他地方的居民也都来凑热闹。这样的热闹一直延续到现在。

  据清同治癸酉(1873年)《即墨县志·市廛》记载:“城集四:西关(小集)二七,东关(小集)三八,南关(小集)四九,西关(大集)五十;乡集:长直、刘家庄、灵山、瓦哥庄、程哥庄、棘红滩、流亭、李村、城阳、华阴、王哥庄……等二十四;续增乡集:王圈庄、牛齐埠、卫里、王林庄、歇佛寺(惜福镇)、范哥庄……等十四”,由此可断,歇佛寺(惜福镇)自设集至今已有150余年历史。

  惜福镇集,初期规模小,随着发展其辐射范围在不断扩大。与南边的李村大集相比,虽然没有人家规模大,但却同是逢二、七,自民国初年就已经有“小李村”之称。城阳地区的集市都是有固定日期的:“一六是流亭,二七歇佛寺,三八赶城阳,四九华阴集,逢五排十赶县里(即墨)。”由此证明,歇佛寺集早已列入“即墨南乡”较大集市之一。

  据《惜福镇村志》记载,每逢集日,来自城阳以东,王哥庄以西,即墨以南,夏庄以北的村民云集市场,你买我卖,一派繁荣景象,商贸、服务业得以迅猛发展。到解放前夕,惜福镇村已出现座商28家,行商24家,共计52家。

  旧时定亲,男方送女方40个馒头

  据《惜福镇村志》记载,旧时,村民定亲和结婚是讲究程序的。一般双方父母同意后,男方家长择定良辰吉日,带着彩礼去女方家下媒柬。结婚前,男方请先生依据女方生肖、年龄,批“八字”,查好结婚日子,再带着彩礼去女方家“送日子”。时至婚期不过百天。是日,男方把结婚备好的被褥、衣服、大馒头20~40个及“四色礼”(粉条10斤、鱼4条、猪肉8~10斤、糖10斤),由长辈送到女方家,表示定亲。席间,未婚媳妇上席敬酒,第一次以媳妇的身份称呼婆家长辈。从此,婚事不得更变。女方接到婆家的彩礼后,赶忙缝制好衣服10件,被褥8~10套,名为“十铺八盖”。

  结婚前一天,男方派人去女方家将陪嫁品抬回来,名曰“抬嫁妆”,摆放在新房中,街坊邻居前来观赏。结婚日,亲朋挚友带着礼品登门贺喜。上午,两乘五彩缤纷的彩轿,落在门庭之前(男乘坐的为官轿,女乘坐的为花轿)。此时,击鼓、鸣锣、乐队奏婚曲。新郎身着长袍,头戴礼帽并插银花,身披彩带,胸前系大红花,步入官轿,定时起轿离村。新郎到女方家请入宴席,由女方家亲朋长辈坐陪,最重要的是吃饺子。吃喝完毕,新郎步于女方院中,按规定方向坐定,待新娘梳洗打扮完毕,跟新郎一起踏毡进入花轿。途中轿夫需快行,因花轿不可着地。轿至家门口,新郎女长辈将新娘接出,由两女搀着,随新郎踏毡进家,拜天地后,方可进洞房。入洞房后,男女双方吃过“宽心面”,新娘盘腿坐于炕上(坐时辰)。晚间,小辈们到新娘炕上引逗新娘说笑,闹房人散去后,夫妻喝了合欢酒,结婚仪式结束。结婚日,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入席就座,每宴席桌8~10人,一般12个菜8个碟。妇女及孩子们多在院中随意吃喝,不讲档次。以上婚序在耗资和派场上贫富有异,但程序无大变更。

  七叶一枝花的传说

  青岛人都知道,惜福镇出水果,其实地处崂山西麓的惜福镇还生长着许多药用植物,其中有一种清热解毒药材就有个好听的名字:七叶一枝花。而关于这种药材的来历,在当地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。

  从前,在惜福镇有一户人家,有一个儿子和七个女儿,老头老太太早就没了,哥哥和七个妹妹一起生活,租种了地主老财的几亩薄地,日子过得很贫苦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七个女儿个个长得灵巧可人,不亚于七仙女。村里的地主老财就动了歪心思,他告诉哥哥,要把妹妹们接到自家大院去住。哥哥知道他不怀好意,为使妹妹们免遭不测,就连夜把妹妹们藏进深山,那里正有一个山洞,人们很少会到那里去。

  七姐妹白日里在山上砍柴、挖药,哥哥偷着来背回去,拿到集上换些米粮和衣服。虽说姐妹们处境又危险又辛苦,可她们过得很快乐,没有人来算计她们,连狼虫虎豹也避得远远的。有一天,哥哥在集上卖草药,地主老财正领着四个狗腿子挨铺收份子钱,看到哥哥,地主老财横着眼道:“你把你七个妹妹领到哪里啦?限你十天交出人来。不然的话,休想过安生日子!”

  哥哥也不怕他,理直气壮道:“妹妹是我的妹妹,我藏哪儿就藏哪儿,与别人无关!”地主老财好笑道:“我让你嘴硬,等着瞧吧!”说罢,他领着狗腿子走了。地主一天一遍地派人来催,哥哥也不能到山上去了。到了第十天,地主老财领着狗腿子和两个官差来了,官差对哥哥说:“胡人反边了,塞上兵员不足,按规定,你该充军。”哥哥道:“朝廷规定是三丁抽一,我是独子,怎么抽我去?”胖地主白着眼道:“谁说你是独子!你有七个妹妹,能嫁七个丈夫,一个女婿半个子,你家还不只三丁呢!要是你把七个妹妹都嫁我一个丈夫,那就另当别论啦!”哥哥知道和他们讲不得理,就闷不作声。地主和官差使个眼色,也都走了。

  到了晚上,哥哥趁着夜色进了山,他要把妹妹们转移到更深的山里。他哪里知道,地主正领了狗腿子们悄悄地跟在后面呢,等哥哥发现时,他们已经包围了这个山头。哥哥和妹妹们只好往山岩上攀去。最后,他们来到悬崖上,再也无路可退了。不远处,已能听到地主的狞笑和狗腿子的粗骂。兄妹八个抱头痛哭。妹妹们道:“哥哥,活不下去,就死了吧。能死在一块也是好的,至少我们是干干净净地来,干干净净地去。”这时,狗腿子们来到身边。兄妹们闭上眼睛,抱在一起,跳下崖去。后来,这崖下就生出了一种草药,七枚绿叶环护着一枝花,人们就叫它“七叶一枝花”。文/图  城市信报记者黄默(感谢城阳区惜福镇街道办事处对本文的大力支持) 未经城市信报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,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
  (来源:半岛网-城市信报)

  

版权稿件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,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

相关阅读

惜福镇 四色礼